1、提高新媒體意識
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重視培養編輯的新媒體素養,使開通的期刊平臺運營正常。推送消息數量要足夠,首次推送消息不能過晚,保持穩定的發送頻率,保證信息常態化推送。
2、期刊集群化
目前,我國學術期刊整體布局分散、實力弱,普遍市場競爭力不足、國際影響力不強。因此,數字化時代,有必要推動學術期刊的集群化、產業化發展,使期刊集群化出版成為主要模式,向市場化發展邁進,有效擴大刊群影響力。國內期刊已具備集群化的基礎,形成了3種類型的刊群:以主辦單位形成的集群,如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以出版單位形成的集群,如科學出版社期刊集群;以網絡平臺形成的集群。
集群化的微信公眾號采用的是“多刊一平臺”模式“,即多種期刊使用同一個微信公眾號。這類公眾號一般粉絲較多,可從集約化的經營中獲益。
3、 打造專屬的運營團隊
微信平臺運作要有專業的運營團隊有專門的數字媒體部運營其微信公眾平臺;要全員參與,積極宣傳,在增加粉絲的方法上,可通過郵件、微博、投稿平臺推介微信平臺,建立微信群,使用戶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送樣刊等方式,既能增加粉絲,又可擴大期刊影響力,還可像淘寶網站評論時“好評”后并微博或朋友圈分享后截圖(贈予小禮品) ,實現微信營銷。
媒體的“互聯網+”時代,可通過用戶畫像:通過關鍵詞界定用戶,既添加粉絲又盈利。相比微博,微信為“一對多”的平臺,即一個平臺對粉絲量,但粉絲之間不能互動,留言互動功能有限制,如要綁定賬號、編輯部需開通留言功能等,因此我們要引導用戶留言互動,鼓勵他們“抒發心聲”,交流心得體會等。